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不适宜人群
其他人群:颅内高压的人群
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注意事项
1、检查中注意:脑脊液抽取后一般分装三个无菌管,第一管作细菌培养,第二管作化学分析和免疫学检查,第三管作一般性状及显微镜检查,三管的顺序不宜颠倒。因标本采集较难,全部送检和检测过程应注意安全。
2、检查后注意:脑脊液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,放置过久将影响检验结果:如细胞变性,破坏,导致计数和分类不准;有些化学物质如葡萄糖等将分解含量减少;细菌发生自溶影响细菌的检出率。
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指标解读结果
- 正常值:
-
1.细胞计数:成人(0~5)×1O^6/L;早产儿及新生儿(0~30)×10^6/L
2.多为淋巴细胞及大单核细胞,两者之比为7:3,无红细胞(显微镜检查法)
高于正常值:
暂无相关资料
低于正常值:
暂无相关资料
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相关疾病
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检查作用
1.正常脑脊液中白细胞为(0~5)×10^6/L,主要是单个核细胞,中性粒细胞较少,很少有红细胞。 2.红细胞增多:见于脑出血、蛛网膜下腔出血、脑脊髓外伤、肿瘤、脑膜炎等。 3.白细胞增多: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、肿瘤、脑膜白血病等。 4.白细胞分类异常:中性粒细胞占优势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或慢性感染急性发作时。淋巴细胞占优势常见于急性病毒性感染、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恢复期、慢性细菌性或真菌性感染、梅毒螺旋体感染、肉芽肿和脑膜癌等。脑脊液中出现嗜酸性粒细胞是少见的,主要见于寄生虫感染(如脑囊虫病、包虫病、血吸虫病、弓形体病等),也可见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、嗜酸性粒细胞脑膜炎、淋巴瘤等。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时,脑脊液内可见多数红细胞。
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检查过程
1、腰椎穿刺取得脑脊液。
2、进行细胞学检查。